如何看待「电子榨菜」成为年轻人下饭标配?你有用视频「下饭」的习惯吗?
现在的部分媒体真有意思,一有点什么新鲜的(尤其是偏负面的)现象,就往年轻人身上推,还什么吃饭的时候看电视,被老一辈人深恶痛绝,好像年轻人吃点电子榨菜分分钟就得变成失落的一代似的。
年轻人不背这锅,电子榨菜这玩意一直以来都有,只不过是形式在不断变化而已,本质上没有区别。
流媒体时代,人们吃饭喜欢看经典老剧,看视频直播。
大头电视时代,人们吃饭看新闻联播,看抗日神剧。
收音机时代,人们吃饭听京剧小曲,听天气预报。
再往前,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去茶馆听小曲,听评书,嘴巴也没闲着,虽然说不是正餐,那也一样是边吃边看。
再再往前,皇帝吃饭有歌舞助兴,有真人现场表演,不然徽班进京哪来的,天蓬元帅还趁着皇帝吃桃的时候调戏舞女呢。
如果说,为什么当代年轻人吃电子榨菜越来越频繁了,那是因为我们都长大了,要离开家人,离开朋友,离开同学独自生活了,聚在一起吃饭的人少了,吃饭这项活动就感觉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吃晚饭的时候喜欢看新闻联播,我爸妈吃饭的时候喜欢看港台剧,我喜欢看动画片,每次到饭点,三组人就开始抢遥控器,恨不得一人买台电视机,这哪是对电子榨菜深恶痛绝,分明就是嫌榨菜太少不够吃。
你知道电视台买电视剧哪个时间段最贵吗?就是晚上六点到八点,俗称“黄金档”,这说明啥,说明大家吃完饭的时候都喜欢看电视,这个时间段放的片收视率就是高。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我们长大了,毕业了,离开家人了,走向社会了,拿着几千块钱的月薪,一个人住在大城市一隅的廉价出租屋里,吃着十块钱的盒饭,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四周静悄悄的,再不来点背景音乐,你吃的下去嘛。要是一群知心的朋友一起吃海底捞,大学里面五六好哥们吃食堂的时候,谁还看电子榨菜啊,吹逼都来不及。
榨菜榨菜,说白了就是白米粥喝不下去的时候才拿来增加口感的,要是有山珍海味,谁吃榨菜啊。
凌晨两点钟写的,没想到一觉起来八百多点赞,确实把我吓了一跳,对原回答补充修改了一下。我看到评论区有几位老哥的问题,我也写一写自己的观点。
首先,让老一辈深恶痛绝的,并不是吃饭看电视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它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小孩一看动画片就不好好吃饭,原本十分钟就能吃完的事情偏要拖半个小时;又或者有的孩子看电视姿势不正确,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用眼睛斜着瞟屏幕(比如我妹就是),长期下来对眼睛不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和医生不建议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其次,我想解释一下我原回答的最后一句话。我的意思并不是嫌我们的饮食水平太差,不是说吃山珍海味就不会看电视,吃白米粥才会看电视,而是说现在吃饭没有以前的氛围了,人们就会吃电子榨菜缓解内心的孤独;要是有亲朋好友共聚一堂(相当于电子版山珍海味),就没有人会去吃电子榨菜了。
还有,我是真没想到电子榨菜这个话题会直接关联武林外传,这一方面说明武林外传确实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是白看不厌的神剧(当年b站各大央媒轮播武林外传,粉丝蹭蹭蹭的涨)。
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电视剧进步速度实在感人,拍了这么多年的情景喜剧,没有一部能超越十多年前的武林外传、家有儿女;拍了这么多年的抗战剧,也没有几部能超越十年多前的亮剑(妈的发胶蘸酱说得就是你);拍了这么多年的历史剧,甚至连二十年前的三国演义都比不过。要是年年有好看的片子,谁还会看十多年前的武林外传,问题是,现在的流量剧,那他妈能看吗?你们喜欢giegie我无话可说,但是求求你们了,别让我们啃电子咸菜了,整点新鲜蔬菜行不行?
另外,其实我也是一个老腐竹了,武林外传刷了不知道多少遍,我不仅有武林外传(包括电影,动画版)全部高清资源,十五周年纪念的时候我甚至还买了武林外传的纪念版光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我要,我象征性收一块钱。我之前还写过一片关于武林外传剧情的一篇其他回答,希望大家帮我看看,点点赞,也给我点建议,给我点赞的朋友,资源我免费给,谢谢啦大家!!!
,首先,榨菜可以下饭,电子榨菜更可以。
不过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这个电子榨菜是影视综内容,还是其他资讯类型内容又或者知识类型内容。
用我自己粗浅的理解,我觉得争议的部分集中在电子榨菜是影视综内容。
如果换成资讯或者知识呢?提出问题的人会不会觉得这是当代年轻人有求知欲和有自我提升的信心,抓紧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正向提升的标志的?
这和我们小时候面对的问题一样,看小说=看闲书,看课本/看课本推荐的小说=学习
关键不在于这种行为,而在于获取的内容和内容的负载方式是不是足够获得认可。
所以电子榨菜的存在本身不值得被讨论,换成吃饭的时候看报纸,或者吃饭的时候听评书一样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电子榨菜的“菜”,是不是符合长者的价值观或者教育视角下的价值观。
仅此而已。
'